陳慧 黃浩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心供應室,成都610041
提要
目的 觀察過氧化氫等離子體低溫滅菌器滅菌效果,評價其在中心供應室實際使用價值。
方法 采用滅菌器自檢系統和生物指示劑與化學指示劑評價方法進行了檢測。
結果 連續進行800次滅菌運行,成功完成運行736次,有64次滅菌程序中斷。在成功完成滅菌循環中,化學檢測全部合格,生物檢測培養均為陰性。
結論 該過氧化氫等離子體低溫滅菌器滅菌效果可靠,滅菌周期短、自檢系統嚴密、能滿足供應室臨床滅菌需要。
關鍵詞 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體;滅菌效果;監測
中圖分類號:R187.1 文獻標識碼:B
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體滅菌器是近年來進入臨床的一種新型滅菌設備,專門用于怕熱怕濕醫療用品的滅菌。本醫院引進的過氧化氫等離子體低溫滅菌器,在連續10個月時間內滅菌運行800次,我們對運行過程進行了全程監測,觀察其在中心供應室實際使用價值。
1方法
1.1試驗設備與滅茵對象
試驗采用進口STERRAD 200過氧化氫等離子體低溫滅菌器,有效滅菌容積150 L,針對不同物品滅菌需求提供長短循環選擇,長循環105 min、短循環75 min,滅菌溫度46~55℃。滅菌物品的選擇范圍適用于怕熱怕濕物品,本醫院主要用于內鏡器械,如腹腔鏡、膀胱鏡、膝關節鏡等。骨科動力系統,如電池、電鉆、胸骨鋸等。顯微手術器械、精密血管器械等。導線及光學設備,如攝像機、傳感器、光纖等。不適用于低溫等離子體滅菌器滅菌的物品主要有布類、紙類、粉劑、油脂類及對過氧化氫具有吸附性的物品和含水物品。
1.2滅菌方法
物品滅菌前必須經過清洗去污過程,并且要保證干燥。包裝要采用能滲透過氧化氫氣體的材質,如管袋或無紡布。包內放置化學指示卡,包外粘貼化學指示膠帶,作為滅菌指示劑。物品裝載完畢后選擇短循環或長循環,所有滅菌過程在電腦監控下自動進行。設備抽真空兩次,壓力600mTorr,物品進一步干燥,約需30 min。注入過氧化氫,將1支膠囊內含量58%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注入艙內,使之迅速擴散,啟動等離子發生器,激發產生等離子體進行滅菌。第3次抽真空,再次重復注入第2支過氧化氫膠囊,重復上述滅菌過程。**后排除廢氣,注入過濾空氣使艙內壓恢復正常,結束滅菌循環,自動打印循環過程,從無菌區艙門取出滅菌物品備用。
2結果
在滅菌的800鍋次滅菌循環中,一次性成功完成滅菌周期736次,成功率達92%;有64滅菌循環中斷程序,其中40次經過調整后重新完成滅菌,有24次調整失敗無法完成滅菌,失敗率3%。在完成滅菌周期運行中,所有化學指示劑監測和生物指示劑監測全部合格。
3討論
觀察結果證明,低溫等離子體滅菌設備的一次性完成滅菌周期成功率為92%,滅菌程序中斷頻率為8%,滅菌周期運行失敗率為3%。造成程序中斷的原因是滅菌物品干燥不徹底,造成滅菌失敗**重要的因素應是物品潮濕。腔鏡管道長、管腔較細,給干燥造成一定難度,因此管道過長過細另一個原因。濕氣過重,抽真空困難,壓力無法降低到所需指標,循環自動取消,一般發生在滅菌后30 min內。物品放置過多過密使過氧化氫彌散困難,該滅菌器每秒持續監測艙內壓力和過氧化氫濃度,會監測到過氧化氫濃度不足,另外物品過多會造成抽真空無法達到所要求的壓力,循環自動取消。物品擺放位置不恰當,物品觸碰到滅菌艙四壁影響電磁場的產生或者上方物品離注藥口過近阻擋過氧化氫氣體的擴散,都是造成滅菌終止的原因。存在滅菌器不接受的材質,如包內誤裝有紙類、布類,過多地吸收過氧化氫氣體,造成濃度過低,滅菌失敗。滅菌劑使用不當卡匣使用完畢后沒有立即更換,造成空循環;卡匣方向放置錯誤、有效期已過都會造成無效循環。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建議,滅菌物品必須清洗干凈,經烘箱干燥,管腔器械經高壓氣槍使物品表面及腔內達到完全干燥。物品擺放合理,要**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又要保證滅菌能順利進行;每層空間中較重的物品放在下方避免疊壓放置,較輕的物品放在上方;金屬和非金屬混合放置,有利于等離子體在艙內均勻分布。物品包裝應緊密,防止無紡布在抽真空期松散而觸碰鍋艙四壁,上層物品距注藥口**少8 cm以上。正確使用滅菌劑卡匣過期失效的卡匣不能被設備識別,應避免使用;按照卡匣標識方向正確插入卡匣,使用完畢的卡匣會自動彈出,應立即取出,不能推進再次使用。
參考文獻
[1[粱翠云.過氧化氫等離子低溫滅菌在消毒供應室的應用[J].中G醫藥導報,2007;4(12):117.
[2]顧仁兒.過氧化氫等離子低溫滅菌臨床應用觀察[J].中G消毒學雜志,2007,24(2):186.